<form id="3qvu4"><th id="3qvu4"><big id="3qvu4"></big></th></form>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當前位置:首頁  歷史沿革

                在定西路創辦中僑學院

                        1993年7月,華東師范大學俞鑫泰、金潤圭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童憲剛三位教授,本著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熱愛,經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滬高教辦(93)第598號文批準,創建了民辦中僑學院。

                        早先辦學條件有限。三位教授就在位于長寧區定西路上的一所業余大學里租用一間辦公室和兩間教室,第二年8月開設商務英語專業,招收80名學生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當年師資主要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


                在長壽路發展學歷文憑教育

                        1995至1996年,學院在不斷豐富教學活動的同時,開始積極探索“外語+經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先后增設商務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

                        1996年,中僑學院成為國家學歷文憑考試試點院校。由于人數的不斷增加,學校搬遷到位于普陀區長壽路的上海紡織職工大學內,租用紡織職大的部分教室、宿舍和操場,大力推進學歷文憑教育。 
                   

                在巨野路辦學獲社會認可

                        隨著中僑學院規模不斷增大,學校搬遷到位于浦東新區巨野路219號(浦東新區黨校),租用浦東新區黨校辦公樓、教學樓及宿舍。

                        當時,除了十多位固定教師之外,學校還聘請外教授課,實踐教育也風風火火開展起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漸獲得了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在川周路實現企業辦學

                        2002年,致達集團投資3億人民幣,在川周公路新建校區。同年,學校更名“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經教育部批準備案,成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至此,中僑學院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真正走上了“教育興邦”的企業辦學道路。

                        中僑學院積極探索“政府、企業、學?!比灰惑w的人才培養模式 ,搭建“政府、企業、行業、學?!彼姆铰撁似脚_,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加快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


                在漕廊路追求新發展

                        2011年起,中僑學院著眼未來發展,在致達集團的支持下,在金山張堰規劃建設新校區。

                        2014年9月,學校正式遷址漕廊公路3888號。新校區規劃占地500畝,為學校推進申本工作和創辦國內一流現代職業技術大學奠定基礎。

                        至2017年,中僑學院已擁有在校師生6600人規模,建立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與機電學院、藝術學院、食品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34個專業和專業方向,并形成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


                返回原圖
                /

                welcome大发手机购彩